2021年11月26日晚上19:00,我院非常荣幸地邀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张凌教授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我国外语教育要高度重视中外文读写”的学术讲座。讲座形式为腾讯会议在线方式,由张敏副教授主持,2020级和2021级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线上学术讲座。
讲座开始,张凌教授通过举例on going a journey说明译无定法,翻译的关键在于读写水平——秘诀在于语言文字功底。张教授向大家分享了他作为教师在读写方面的求索历程。接着张教授针对学生读写薄弱,思辨匮乏,产出不足的问题,秉持全面育人,教学相长的理念,具体使用“读思写发循环”的操作路径,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教研活动。根据教研活动,张教授提出我国外语教育要高度重视中外文读写。张教授指出,首先要界定三个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一是“中外文读写”,二是“外语教育”,三是“教学内容”。随后,张教授简要概括了我国外语教育史,纵向考察自明朝以来,中国外语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横向审视欧美国家现行的语言教育规划。而我国1949年以前的外语教育非常重视中外文读写,教育成效显著;之后则逐步淡化直至取消中外文读写,导致外语教育出现诸多弊端:如学生民族认同感下降、思辨能力不强、系统知识匮乏、教育质量普遍下滑等。而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教学内容而言,主要问题是忽视中外文读写,外语教育沦为外语听说读写译技能教学。最后,张教授指出,本国语言文学教育所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读书识字,还牵涉知识、思维、审美、文化立场等,因此在外语教育中,理应增加中外文读写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中外文读写能力。在提问环节,张教授根据同学们的提问,鼓励同学们多读多积累,学思想,学语言表达,在平时读期刊文献的过程中进行积累。
“中文读写能力对提高英文读写能力有正迁移的作用,两者相得益彰,而且可以旁涉相关学科知识,为提出新思想、构建新理论奠基铺路。增加输入的同时,不能忽视输出,写作是检验阅读广度和深度的有效手段。阅读量大面广,然后聚焦某个领域,何愁学生缺乏系统知识?书写文从理顺,推陈出新,还怕学生思辨能力不强?”相信张教授的分享让同学们意识到了提高中外文读写能力的必要性,并且启发了同学们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中外文读写能力,增加系统知识,以及提高思辨能力。(文/余相锦 图/余相锦 审核/杨艳)
